公告版位
$$$$$$ 金錢就是力量 $$$$$$

目前分類:成長啟示篇 (6)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三國名人的經歷啟示


三國    



1.劉備 的經歷告訴我們:集團總裁,完全可以從擺地攤做起


2.諸葛亮 的經歷告訴我們:進私企,其實比進國企更有發展空間


3.呂布 的經歷告訴我們:頻繁的跳槽,直接導致沒老闆敢錄用你


4.龐統 的經歷告訴我們:長得太醜,可能會影響你的應聘效果


5.馬謖 的經歷告訴我們:專業課學得再牛B,工作時基本用不上

 

6.楊修 的經歷告訴我們:在職場上,總搞得比領導高明,你會死得很慘


7.甘寧 的經歷告訴我們:有不良前科,不影響你考公務員。英雄不問來路


8.袁紹 的經歷告訴我們:如果市場自由競爭,國企未必幹得過私企


9.曹操 的經歷告訴我們:想在市場上大有作爲,必先高舉國家政策


10.關羽 的經歷告訴我們:即便你是MBA(工商管理碩士),一時營運失誤,

   也能讓你輸給一個跨專業的


11.夏侯惇 的經歷告訴我們:自殘,的確很有威懾力。碰到這種二球,哥也怕


12.蔣幹 的經歷告訴我們:證券市場上,莊家放出的利好,一般都是爲了套你


13.公孫瓚 的經歷告訴我們:擅泳者必嗆水,玩火者必自焚;股市有風險,入市須謹慎


14.大小喬 的經歷告訴我們:有才有錢又長得帥的男人,一般沒法陪你到最後


15.劉禪 的經歷告訴我們:大型企業被兼併,高層管理者肯定會關注員工的心理動態。


16.姜維 的經歷告訴我們:雙學歷,有時比考研更具競爭力


17.黃月英 的經歷告訴我們:學得好,不如嫁得好


18.劉表 的經歷告訴我們:身體是革命的本錢。

   你再牛B,一旦死了,就會有人睡你的老婆,花你的錢,打你的娃


19.趙雲 的經歷告訴我們:個人實力再強,若只想著高薪,結果只有一個:有職業,沒事業!


20.司馬家族 的經歷告訴我們:爲人打工,不如自己創業


21.孔融 的經歷告訴我們:讓梨是一種美德,也是一場做秀,是從小就策劃好爲自身提高知名度

   的一種做法。緊記:出名要趁早


22.張飛 的下場告訴我們:要善待員工,若是長期壓制奴役,必將得到報復,即使不報復

   也會導致集體罷工或跳槽


23.於吉 的經歷告訴我們:神鬼可以不信,但不可以不敬


24.黃忠 的經歷告訴我們:年齡並不是問題,關健是要有實力。

   千萬別小瞧老員工,有時候會幹的比年輕人更出色。


25.劉禪 的經歷告訴我們:富二代自己沒有本事,即使有再牛的職業經理人也難免被兼併的命運。


26.二喬 的經歷告訴我們:嫁人別只顧對方有權有勢,一心嫁入豪門,但未必就有好的結果。


27.曹植 的經歷告訴我們:職場有時沒有兄弟,只有利益!


28.周公瑾 的經歷告訴我們? 要沈得住氣,揚長避短。不要把個人的成敗輸贏蓋過了大局的利益!


29.曹嵩 的經歷告訴我們:兒子親沒親生並不重要,關鍵在於有沒有潛質,

   只要是人才花再多錢培養也是值得的。


30.三顧茅廬 告訴我們:一個人有沒文憑工作經驗並沒有關係,主要是會懂得推銷自己,自我炒作

   提高知名度,到時候自然有人提款上門高薪聘請,同時別忘了耍耍大牌,更能提高身價。


31.董卓 的下場告訴我們:兒子是不能亂認的,尤其是有前科的,更何況自己是大款,

   爲得家産甘當孫子的都有。


32.孟德 的經歷告訴我們:企業要做大做強,就是要不斷地收購兼併,打壓個體工商戶!


33.陳宮 的經歷告訴我們:老闆找好員工難,好員工想找一個好老闆值得爲他賣命的更難。


34.魏延 的經歷告訴我們:跳槽不能太盲目,尤其是被老闆的得力助手看不順眼,這種公司

   沒有發展前途,與其繼續做下去不如再次跳槽。


35.關羽 的下場告訴我們:關係至關重要,不能看不起別人,尤其是老闆的乾兒子

   或小舅子之類的,哪怕自己跟老闆是親兄弟關係也不能歧視老闆看中的人。


36.袁術 的經歷告訴我們:冒充國企會死得很慘…


37.張角 的事蹟告訴我們:農民企業家,不好做啊……


38.典韋 的事蹟告訴我們:當你辛辛苦苦拼命的時候,老闆卻可能在泡爛妞。


39.木牛流馬 告訴我們:先進的機械設備是必須的,不但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還可以減輕人力資源。


40.赤兔馬 的事蹟告訴我們:名牌的東西就是不一樣,哪怕是二手的,照樣會有人花高價,

   哪怕是當奢侈品擺在家裏,也可以顯示出主人家的尊貴富有。


41.諸葛亮 告訴我們:大型企業光靠個人能力是很難突破業績的,要懂得如何管理、分配、

   開發下級員工之能量、給予重任,才能培養出優秀的團隊,以防人才短缺。


42.華佗 的經歷告訴我們:光有專業技術是不夠的,關鍵是還得經過國家認證,五證齊全,

   要有經過臨床實驗,小私人診所是很難給人安全信任的。


43.孫權 的經歷告訴我們:有時候守業比創業更難。


44.漢獻帝 的經歷告訴我們:當家族企業被親戚朋友或外姓人參股,而股份大過自己時,

   最終肯定是要更換董事長的。

 

45.阿蒙 的經歷告訴我們:在企業如果沒本事,要跟就跟有本事的頭,這樣才能成就吳下阿蒙。


46.曹操請徐庶 的故事告訴我們:人才的惡性競爭是可以不擇手段的,哪怕到了自己公司

   白拿薪水不幹活,也不要將他讓對手搶了去搞策劃,影響自己的企業前途。


47.諸葛叔侄告訴我們:與其在同一家公司吃同一鍋飯,不如各自在一家公司。


48.王允告訴我們:不管多大型多麽有實力的企業,只有存在有私人利益的人員,

   給予挑撥分化,都是可以把它整垮的。


49.劉表和劉璋的結局 告訴我們:當企業做到小有成就時,忽然有一個自稱是親戚或朋友的

   要進來合股投資或來打工的,都要戒備以防自己一手創辦的公司會轉收送人。


51.袁氏兄弟企業 告訴我們:家族企業更應該和睦、和氣、團結,不該搞分裂、解體,

   否則會導制沒落。


52.孫尚香 的下場告訴我們:當自己老公跟自己娘家的企業進行惡性競爭衝突時,

   不管站在哪邊都是很爲難的事情。


53.貂嬋 的經歷告訴我們:傍什麽樣的男人都無所謂,不管老少美醜,最主要的是要有實力。


54.董卓 的經歷告訴我們:在分公司做副總,不如在總公司做經理。


55.馬超 的經歷告訴我們:自己沒能力單幹時,不如找一個英明的老闆跟著他幹。


56.郭嘉 的經歷告訴我們:紅顔薄命不如天妒英才。


57.華雄 含淚告訴我們:千萬別把關公錯聽成公關,混淆視聽,犯低級錯誤,

   以致低估了對手的實力。


58.黃蓋 告訴我們:挨打也是一門學問,關鍵是在於演技,演的越像得到的報酬越高,

   同時還有機會升職。


59.官渡之戰 告訴我們:劍拔弩張下的對峙,很可能就是對手在爲擊敗你而在尋找新的思路


60.三國的戰士 告訴我們:沒有錢權,永遠只是一棋子,任人擺布宰殺,

   只有勇於就義才能改變命運。

 

 

開心鱷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錯誤是成熟的起點


007  


 

只要肯學習的人難免會犯錯,學走路的Baby會摔跤,學游泳時會嗆到水,


學電腦會下錯指令........這些幾乎都是大家共同的經驗。


但是不知道有多少人曾經想過,錯誤在學習中該如何定位?


為什麼有些人會因錯誤而喪失了學習意願?


為什麼又有些人卻因錯誤而學的更好?


到底我們該如何看待學習中必然會出現的錯誤呢?這些都是有趣且值得深思的問題。


一九八五年,以三十六歲的「高齡」去亞洲管理學院(AIM)攻讀EMBA,那段時間


讓我收穫最多的不是一個學位,而是學會了如何與錯誤相處。


AIM的EMBA班每年五月開學,許多台灣去的學生常會在六月收到「Love Letters」,


這封信是系上教授對學生的警告信,警告什麼呢?


警告學生沒有積極參與Case Study,在AIM 的每一堂課都是Case Study,


一般而言美國、星加坡、馬來西亞及菲律賓等國家來的同學都會積極參與討論,


反倒是來自印度及台灣這些文明古國的學生常座壁上觀,是英文不好嗎?


不見得,那麼為什麼幾乎每一年台灣及印度籍同學收到Love Letters的比例都會比較高呢?


依據教授的觀察,這種文明古國薰陶下的學生,對「錯誤」十分敏感,


深怕言不及義或者說錯話,所以大部分都會採取明哲保身的態度,


成為教授眼中不肯積極學習的問題學生,所以才要用Love Letters提出警告,


如果再執迷不悟,就會用退學大刑來伺候。


收到Love Letters之後,照例會被指導教授私下約談,我的指導教授


劈頭就問「您知不知道,在AIM有兩種學生可以畢業?」


「願聞其詳。」


「答對者與答錯者。」


答對者可以畢業,這是理所當然,但是答錯者也可以畢業就有點匪夷所思了,


於是反問教授:「為何答錯者可以畢業呢?」


「請問一般人會故意答錯嗎?」


「No !Sir」


「所以如果他不是故意要答錯,但卻答錯了,那就表示他對這個問題的邏輯不嚴謹,


或者推理有問題對不對?」


「Yes! Sir」


「而如果他不回答,他有機會發現自己思考上的這些盲點嗎?」


「No! Sir」


「如今透過錯誤,他發現了自己的盲點,請問這是不是一種收穫與進步呢?」


「Yes! Sir」


「既然他有了收穫與進步,那麼學校教育的目的是不是就已經達成了呢?


如果這個最重要的目的達成了,為什麼我們不讓他畢業?」


好啊!原來這些心胸開闊的長者對錯誤居然別有見地........。


指導教授並不就此罷手,他卻繼續追問:「您們從台灣來的同學是不是常常會覺得


答錯很丟臉?」


「Yes, Sometimes」


「答錯跟丟臉有什麼關係呢?」


「在老師與同學面前答錯了,會讓別人覺得我程度不夠,當然是很丟臉的事!」


「那您認為要回答就一定要答對囉?」


「Yes !Sir」


「所以,這是不是就是在過去一個月裡您不輕易參與Case Study的原因?」


「Yes !Sir」


教授真是明察秋毫,教授既然能瞭解我們這種希望「言之有物」的苦衷,


應該不會再苦苦相逼了吧!正在暗自欣慰之際,教授又換了一波攻勢:


「請問如果所有問題都答得對,那麼您還需不需要來上這堂課?」


教授雖然是老外,但居然也懂孔老夫子「不憤不啟、不悱不發」這一套,


厲害!厲害!在用搖頭回答他的問題之後,教授馬上打蛇隨棍上:


「既然您知道值得上的每一門課都是因為您有不懂的地方,


那麼在學習中答錯了豈不是理所當然嗎?所以答錯了和丟臉又有什麼關係呢?」


「No !Sir」


「不知道您有沒有聽說過在AIM 我們對教室的定義是什麼?」


「No !Yet」


「在AIM 我們的定義是--教室是理所當然可以犯錯的地方,


您可否猜猜看我們為什麼要這樣定義教室?」


「我可否從學生的角色猜起?」


「Go Ahead,Please」教授的語氣十分溫和,


眼神中還充滿了鼓勵之情,我不覺信心倍增。


「學生會去上學,就是為了求知,而在知識求到之前,


他一定會有許多仍然不懂或似懂非懂的地方,在這些地方他的原始想法可能漏洞百出,


所以如果他說錯了其實並不奇怪,因此,教授們才會把學生在教室內說錯話,


視為理所當然,不知這種想法是否恰當?」


「Wonderful,you got it!」原來教授不但老謀深算,而且面惡心善,


我開始有一種被釋放的感覺,教授似乎也察覺到了,於是順勢再推一把:


「既然您明白了教室是理所當然可以犯錯的地方,那麼以後是不是可以用輕鬆的心情,


更積極地參與 Case Study呢?」


「I will, and Thank you very much !」


從那一刻起我不再顧忌錯誤;不再明哲保身,在課堂中開始坦然地暢所欲言,


也欣然地接受老師與同學對我的指正,慢慢地我才體會到教室不祗是理所當然


可以犯錯的地方,我也更明白錯誤才是成熟理所當然的起點。




 

開心鱷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婚姻中的智慧語


可愛寶貝 

 
岳父母結婚三十年,互敬互愛,從不吵架。

為此我結婚時特地去請教岳父大人。

岳父說:「我結婚時我岳父就告訴我

『不要批評你太太的缺點或怪她做錯事,要知道,

就是因為她有缺點,有時做錯事, 才沒有找到更理想的丈夫。』

你要記住這句話。」


開心鱷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大風無法撼搖一座山!


當別人對你說了一些刺傷你的話,批評你、羞辱你,你會怎樣?

 
你會火冒三丈,氣呼呼地罵回去,或是忍氣吞聲地強壓下來?


然後呢?你是否會愈想愈氣,整個情緒都大受影響?


25   


 

有天,佛陀行經一個村莊,一些前去找他的人對他說話很不客氣,甚至口出穢言。


佛陀站在那裡仔細地、靜靜地聽著,然後說:「謝謝你們來找我,不過我正趕路,


下一村的人還在等我,我必須趕過去。 


不過等明天回來之後我會有較充裕的時間,到時候如果你們還有什麼話想告訴我,


我再過來好嗎?」那些人簡直不敢相信他們耳朵所聽到的話,和眼前所看到的情景:


這個人是怎麼回事? 其中一個人問佛陀:「難道你沒有聽見我們說的話嗎?


我們把你說得一無是處,你卻沒有任何反應!」


佛陀說:「假使你要的是我的反應的話,那你來得太晚了,你應該十年前就來的,


時的我就會有所反應。


然而,這十年以來我己經不再被別人所控制,我己經不再是個奴隸,我是自己的主人。


我是根據自己在做事,而不是跟隨別人在反應。」



是的,如果有人對你生氣,那是「他的」問題;


如果他侮辱你,那是「他的」問題;


如果他粗暴無禮,那仍是「他的」問題。

 

因為他要怎麼說、怎麼做,那是「他的」修養,你能怎麼辦?



 

讓我再重複一遍佛陀所說的:


「我己經不再被別人所控制,我己經不再是個奴隸,我是自己的主人。


我是根據自己在做事,而不是跟隨別人在反應。」



你是情緒的主人,而不是奴隸。

 

曾聽過一則故事─


有個人每天都固定向某報攤買一份報紙,儘管這個攤販的臉一向都很臭,


但他還是每次都對小販客氣地說聲謝謝。


有一次和他同行的朋友看到這情形,便問他:


「他每天賣東西都是這種態度嗎?」


「是的。」


「那你為什麼還對他如此客氣?」

 

那人回答:「我為什麼要讓他決定我的行為?」


 

是啊!我們為什麼要讓別人的表現來決定自己的行為呢?


開心鱷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月亮在看你 

只在一念間的轉變  人生就不一樣了-- 

月亮 


從前,某村莊中,有戶貧窮人家,生活很苦,

 
家長為了省錢,常利用夜晚摸到人家的菜圃裡,偷竊蔬菜。
 

有一天夜裡,這父親帶著他七歲的小孩,

 
走進別人家的菜圃,想拔些蘿蔔帶回去。
 

當他剛拔了幾條蘿蔔,
他的孩子忽然在背後輕聲呼喊:


「唉呦!爸爸,有人在看你!」 

他爸爸大驚,賊眼四顧,慌張問道:「孩子!人在那裡?」
 

小男孩一邊指
 著上方,一邊回答:

 
「爸爸!你瞧,月亮正在看著你哩!不是嗎?」
 

小男孩的這句話,說的他爸爸愣住了。
 

他徐徐放下了手裡的蘿蔔,後悔的心情,使他難過,也使他歡喜。

 
他默默牽著孩子的手回家去了。
 

一路上,他在想:「偷盜是很大的罪業,大概是佛菩薩或神明的慈悲,

 
假借孩子的嘴,使我悔悟,使我改過向善的吧!」
 

其實,正道與邪途的分野,只在這一念之間而已!
 

那菜園主人因為菜常被偷採,氣得不得了,

 
心想這小偷太可惡了,一定要將小偷捉起來。就躲在樹後想捉賊。
 

當他看到人影正想出聲叫喊捉賊時,

 
聽到那孩子講的話,一時也楞在那裏
.....

 
也看著月亮,藉著月光,菜園主人也看到小偷的臉孔,

 
知道他是同村生活困頓的貧窮人家。
 

看著父子倆默默的牽手離開,他又抬頭看著月亮,心頭默默不語。
 

菜園主人回家後,將看到的事情告訴妻子,

 
那妻子對菜園主人說:「那月亮不也正看著你嗎?」
 

菜園主人一夜未眠。
 

隔天中午,菜園主人跑去找那偷菜的父親說:

 
「某某呀,我家須要人手幫忙,你可不可以來幫忙呀?

 
除了工錢外,還可以給你一些菜拿回家。」
 

對這額外賺錢的機會,又可溫飽一家,那父親當然滿口答應了。
 

當夜,這小偷父親牽著小男孩的手,蹲在階上看著月亮,

 
那小男孩說:「唉呦!爸爸你看月亮在笑哩!」
 

同時,菜園主人也在自宅看著月亮,對著妻子說:

 
「從未曾感覺月亮一直都在看著,看著別人也看著我,

 
看著別人在做什麼事,也看著我如何的反應
唉呦!妳看月亮在笑哩!」
 

 

文章標籤

開心鱷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苦瓜的修行法


感恩  


有一群弟子,要出去朝聖。
  
師父拿出一條苦瓜,對弟子們說:

「隨身帶著這個苦瓜記得把它浸泡在每一條你們經過的聖河,並且把它帶進

你們所朝拜的聖殿,放在聖桌上供養,並朝拜它。」
 
弟子朝聖走過許多聖河、聖殿,並依照師父的指示和教導去做。
 
回來以後,他們把苦瓜交給師父,師父叫他們把苦瓜煮熟,當作晚餐
  
晚餐的時候,師父吃了一口,然後語重心長地說:
 
奇怪呀!泡過這麼多聖水,進過這麼多聖殿,這苦瓜竟然沒有變甜。」
 
弟子聽了,有好幾位竟然立刻開悟了…。
 
這真是一個動人的教化。
 
苦瓜的本質是苦的,不會因為聖水、聖殿而有所改變 。
 
人生無常變化是苦的,情愛產生與生命無常變化過程,雖有歡樂、

本質卻是苦的,這一點,即使是修行者也不可能改何況是凡夫俗子?
 
我們嘗過感情生命大苦的人,並不能告訴別人失戀...是該歡喜的事,

因為它就是那麼的苦,一個層次的永遠都不會改變的
  
可是不吃苦瓜的人,永遠都不會知道苦瓜是苦的。
 
一般人只要苦的準備煮熟了這苦瓜,吃它的時候?
 
第一口苦,第二、三口就不會那麼的苦了
 
對待我們的生命無常變化情愛,也應該是這個樣子的,雖有歡樂但時時

要有受苦的準備。
 
不是期待瓜變甜,而是真正的認識那苦的滋味,才是有智慧的態度。
 
不是期待苦瓜變甜,而是去真實的體會和了解,苦瓜本來就是苦的,而且

是連根的苦。
 
這是一苦瓜本來的實相真相
 
苦瓜變甜?只是我們虛幻的期待而己。
 
唯有真正面對人事物的真理實相,我們才有可能從中了解學習到,

所有的事情唯有當下用智慧:
 
兩害取其輕!面對它、解決它,而且完全超越期待才能真正地解決和處理。
 
圓滿的人生並不是一輩子,沒有吃過苦、沒有失過戀而是經歷過、體驗過

面對過那苦的滋味真愛的感覺。
 
才是真正圓滿的人生呀! 
 
佛家說人間這裡稱為"娑婆世界",所謂"娑婆世界"意思是指:殘缺的世界!
 
這個世界上沒有”圓滿”這件事情,除非你:接受殘缺
 
人生沒有圓滿:只有接受殘缺,才能圓滿!


 
文章標籤

開心鱷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